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拜佛養生」標籤的文章

拜佛是最好的養生

圖片
寬頻金華 台中法拍屋 小唐團隊 1.  為什麼拜佛時要輕微低頭? 佛法:拜佛不是向外追求,而是自心開發,故府首返觀。我們的佛性,本具一切光明、智慧和福報,但被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等烏雲垃圾蒙蔽,開發謙恭的美德,才能撥開烏雲,現自身佛性光明,處處吉祥。 生理:低頭時拉開頸椎各關節間隙,糾正頸椎,解除神經、血管、淋巴管及腦脊髓的壓迫。 2.  為什麼拜佛要頭面貼地? 佛法:徹底放下“傲慢”的煩惱和自私我執的妄念,才能契合佛道。 生理:頭、心臟、全身和足底幾乎拉平,拉開脊椎關節,腦脊髓液回流順暢。跪地時使下半身與心臟接近,血流回心時不需耗費很多能量。脊椎向背部拱起,不致壓迫腹腔,脊椎前大血管,血流阻力小,使腹部、下肢血流供應豐富。 3.  為什麼拜佛站立時要收下巴?後頸貼衣領? 佛法:人往外看時,下巴會不自覺地抬起而看不見自己,收下巴時才能返照自身,都攝六根,如果終日忙著反應外來的刺激,追逐外境而不自覺,將迷不知返。佛有“重頜”之相,即收下巴之相,不向外馳逐,追求諸已。 生理:收下巴,後頸貼衣領時,脊椎最直,使腦 -- 脊椎 -- 胸椎之間氣血流暢順利。 4.  為什麼要合掌垂手鬆肩? 佛法:代表放下。放下煩惱、憂愁、緊張,若心有羈絆,則肩必聳起。肩放鬆,放下的同時,妄念也放下,萬緣放下,一心正念。 生理:拉開放鬆肩胛附近的肌肉、韌帶,使肩關節靈活,解除肩硬、酸痛等症狀。一般人平日肩胛周圍肌肉都在緊張狀態,常常不自覺就聳肩、緊繃。時間一久肌肉就緊縮變硬,壓迫血管,血流不通,肌肉代謝廢物局部堆積,出現肩膀酸痛等症狀。現代人生活壓力大,肩周炎等病症出現的年齡明顯提前。 5.  為什麼要跪坐在兩足跟內側? 佛法:徹底放棄根本執著,徹底降伏根本煩惱。另外對練習“跏趺坐”很有幫助。正如《首楞嚴經》云:“狂心頓歇,歇即菩提”,坐定放鬆,狂心歇息。 生理:以中醫經脈理論而言,足部六條經脈都通過足踝,若是踝僵硬,不靈活,則各經脈受阻。拜佛時,跪坐又坐起,等於一壓一放,活絡其經脈。 6.  為什麼要俯首伸手迎接佛? 佛法:伸手迎佛,代表背塵合覺,澄濁返清,與佛相應。保持府首(不能中途仰頭),表一路恭敬,謙卑到底,才能與佛相應。坐定重心不動,表一路觀心,心神安定,不動不轉。兩肩拉開,含開心之意。 7.  為什麼要翻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