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回收」標籤的文章

寬頻環保 回收 廢輪胎做成瀝青

圖片
          橡膠瀝青大約在1960年代,由Charlie H. McDonald 研發出來。製備橡膠瀝青的方法有兩種,其一是濕式法,另一是乾式法。濕式法是將瀝青與橡橡膠塊粒先以200  o  C以上的溫度隔火加熱,形成稠狀粘膠後,再加入混凝土骨材而成。乾式法則是先將橡膠塊粒與混凝土骨材相拌,瀝青則以較低的160  o C單獨加熱後,再混合而成。 廢輪胎          乾濕兩法的主要不同,在於濕式法會於200  o C時產生紫外線抑制劑與抗氧化劑,乾式法則否。因此,依濕式法所舖的路面,一般壽命較長,也較不易龜裂。不過,乾式法則因溫度低,瀝青拌合廠設備不必更新,因此較易被業者採用。             廢輪胎回收後,可以混拌到瀝青混凝土中,作為道路鋪面的材料,台灣並且今年6月已經在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重車行駛路段,完成廢輪胎橡膠瀝青混凝土路段的鋪設,後續將展開長時間監測,分析廢輪胎橡膠瀝青與一般瀝青鋪面的差異與功效,監測結果將作為道路鋪築材料選用時參考,並陸續於各級路面工程進行推廣應用。       根據今年6月的資料來看,橡膠瀝青路面能改善雨天行車視線,而且可提供較佳的車輛抗滑效果。環署指出,國內每年回收的廢輪胎約有11萬公噸,大部分經破碎處理為膠片後可進行能源利用,如果再磨製為膠粉後便成為物質利用材料。     廢輪胎是環境,衛生,安全的難題之一。我國每年大約產生10萬公噸廢輪胎,美國更高達240萬公噸。廢輪胎的回收處理一向相當地棘手,因為任意堆積廢輪胎,除了滋生蚊蟲,影響環境衛生與觀瞻外,一旦引發大火,由於材質本身就是很好的燃料,因此撲滅不易,餘火不斷,造成週遭空氣品質大受影響,焚燒後原址更會嚴重污染土壤與水源。          過去廢輪胎常以掩埋方式處理,然而整粒輪胎掩埋不僅相當佔空間,分解不易,長期掩埋更會浮出、...